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 单元 | 让世界更美好 | 课时 | 2 |
学习 目标 |
|
||||
重点 | 明确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
难点 | 如何规范应用科学技术,减少科学技术给人类的带来的不利影响。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一、谈话导入——《科技发展、沟通无限》 师:同学们想一想,古时候两个好朋友见不着,为了表达思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到了近代又相继出现什么手段,让朋友间沟通越来越方便、无障碍,科学技术的日渐发达确实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大大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书信——有线电话——手机、智能机、互联网 |
这个话题最有说服力,证明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的便捷。 |
讲授新课 | 活动一:小组竞赛——“科技应用知多少” 1.出示调查题目“科技应用知多少?” 2.各小组先搜集征集 3.小组间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汇报,两个小组交替作答,比一比哪一小组坚持到最后,了解的最多。 4.老师综合整理学生们的答案。 5.大胆猜想一下,你觉得将来科学技术还会有哪些更广泛、更便捷的应用? (将来可以取消学校,所有人网上学习、考试,节省资源、机器人进入家庭代替父母做家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飞船等等) 活动二:感叹神奇的互联网 师:今年春节是一个注定让亿万中国人难忘的春节。本该家人团聚,喜气祥和的节日里笼罩着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阴霾,当我们为了配合疫情扩散而足不出门时,关于疫情的消息却并未因此而阻塞,十几亿同胞坐在家里便能关注到最前沿、最准确的消息,收到最权威专家的指导,假如在古代便是天方夜谭。这就是互联网技术。 1.引导学生列举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2.图片展示互联网较为广泛的应用 3.话题讨论:有人说“出门什么都不用带,有手机就够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师: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固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高速,然而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影响。 活动三: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正向功能和反面效应 1.出示两组图片对比让学生认知 喷洒农药——农药瓶污染环境 应用手机——废旧手机垃圾 2.观看视频——转基因食品的 讨论: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又会拒绝吃一些转基因食品呢? 3.探究:如何看待和解决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师小结:解决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烦恼,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还需要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共监督,自我约束等,从而规范科学的应用科学技术。善用科学技术,才能让科学技术真正的造福人类。 活动四:热点话题分析 “你怎样拒绝网络诱惑?” 1出示漫画认识现象 讨论:如何自觉抵制网络依赖、沉迷于网络?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的具体做法。 师:人们曾经梦想能像鸟儿那样在天空中飞翔,今天,载人飞船已在太空逃游:人类曾经梦想能像鱼儿那样在水中畅游,今天,潜水技术已经能让我们深入海底…科技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活动五:感悟人类飞天梦的历程 1.阅读课文了解人类对飞行的探索 2.出示中国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 3.讨论:从人类飞天的历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六:主题活动——中国梦、航天梦、我的梦 1.指导学生独立学习——阅读角《中国的航天梦》 2.以“中国梦、航天梦、我的梦”为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 演讲、手抄报、设计口号、绘画、歌唱等形式。 3.集中展示。 |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小组的荣誉而战。 联系生活需要大胆猜想 回顾疫情深刻感悟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工作的便捷。 讨论话题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通过对比图片认知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初步认识转基因食品 明确具体做法,共同维护社会家园 自觉抵制网络诱惑。 聆听理解 按时间顺序梳理人类飞天的历程,积累掌握。 感悟中国的的航天成就。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展示,展示自己最好的才艺。 |
科技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这种竞赛活动设计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观察、积累。 猜想的设计就激发学生对未来充满计划和设想。 用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当今社会互联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用话题验证互联网的巨大作用。 这是本节课难点,一定要学生充分认识到反面效应,才能更好的应用科学技术。 转基因技术很好解释了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德育目标 解决热点问题,家长老师的难题。 让学生懂得人类对飞天的探索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才有如今人类对太空越来越多的认知。 做个自豪的中国人。 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活动紧紧抓住本学科德育目标。 |
延伸活动 | 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造福人类》的小作文 | ||
小结 | 板书 | ||
板书 | 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第2课时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