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做“四有”好教师
一、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
我们广大教师要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这一方三尺讲台中,为人师表,用自身行为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和历练,为学生在真善美的道路上指引方向;用自己的一生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为学生点燃梦想,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二、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核心品质。
教师应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中,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教学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学识是好老师的自然源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是教师职业核心的职责与义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扎实学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讲话中所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扎实学识,努力提升自身学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是好老师的前提条件。
爱与被爱是幸福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爱是经久不变的话题,只有从爱出发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关爱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一位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其次要理解和宽容地关爱学生,当然,最后要做到严慈相济。爱是相互作用的,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在施给学生爱的时候,既是在享受爱的幸福,也是在享受被爱的幸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好老师是人生一大幸事,一个学校能够拥有好老师乃是学校的光荣,当一个民族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